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德育天地>>班主任工作室>>阅览文章

班主任德育论文——程朱丽

 

变中求索

—— 关于“潜力生”管理方法的思考

 

【摘要】所谓“潜力生”,是指有学习障碍,有不良行为或心理发展不健康等特点,并需要他人帮助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潜力生”的存在是教育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同时也是教育中的一个难题。班主任要想管理好班级,必须处理好与“潜力生”之间的关系,掌握正确的班级管理之道。本文将结合与班级“潜力生”相处交往的体验,谈一谈一名年轻班主任对“潜力生”管理方法的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潜力生、管理、改变

 

所谓“潜力生”,是指有学习障碍,有不良行为或心理发展不健康等特点,并需要他人帮助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他们经常被称为“问题学生”。“潜力生”的存在是教育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同时也是教育中的一个难题。从第一年走上工作岗位,我便担任了一年级班主任。孩子们给我带来欢乐的同时也给我带来了不少烦恼。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小,纪律意识淡薄,良好的行为习惯还需要慢慢培养。作为一名新班主任,要组织管理好一个班级存在着许多的困惑,如何处理与“潜力生”之间的关系成了我最大的苦恼。本文将结合与“潜力生”相处交往的实践体验,谈一谈一名新手班主任对“潜力生”管理方法的探索和追寻。

从第一年走上工作岗位至今,我在低年级走了两个循环。在这个过程中,也遇到了几个让我又爱又恨的孩子。我不愿意称他们是“问题学生”,通过他们的成长变化,我更乐意将他们称作“潜力生”。细细回顾我和几个“潜力生”这些年来的成长印记,我不禁觉得:作为一名新教师,面对一名“潜力生”时,我们需要经历很多的变化。教学中“潜力生”的管理工作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唯有在不断摸索中,才能变换管理学生的方式方法,寻找到新的思路,新的方法。

一、变愤怒为平静

 “潜力生”由于善于制造问题,因而特别容易惹老师发火,招老师的反感。他们喜欢惹是生非,教师容易急躁、失控,结果常常会把事情弄僵,陷入被动。作为一名刚刚走上教育岗位的新教师,面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途径,很容易冲动,甚至出语伤人。

在一名新班主任与“潜力生”共同相处的过程中,我发现情绪化的老师很容易制造“情绪化”的学生,而平静心情、耐心倾听才是解决问题的良策。当“潜力生”发生问题时,大都不适合“热”处理,要先放一放,等大家冷静下来,再处理不迟。大家的怒气随着时间“再而衰,三而竭”,然后再和孩子去进行沟通。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儿童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尊重与羞辱对于他们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一种刺激。”“潜力生”大多缺乏自控力,他们感情落差大,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对他人的想法会比较敏感,他们需要更多的理解与尊重。在和孩子进行沟通的过程中,耐心倾听便是一种极大的尊重。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用理性、平静的心态去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了解学生的要求,掌握学生的思想。这样,便能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

我们总希望用一席话来改变学生的行为,这是不现实的,习惯需要慢慢培养。对于“潜力生”,我们需要改变的是愤怒和冲动,需要追求的是平静和耐心,给予学生成长的时间与空间。“潜力生”的管理,需要师生共同转变。这个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首先要从改变心境开始。

二、变“怎么办”为“为什么”

当学生出了问题,我们常常喜欢给孩子讲大道理,告诉孩子应该怎么怎么做。可是到了下次,孩子常常还会出现同样的问题。要解决“潜力生”的问题,要先问“为什么”,而不是告诉孩子“怎么办”。

在我和这些“潜力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都会经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就是静下心来思考,分析老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原因。找到了问题所在,才能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面对“潜力生”,我们首先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心理因素、行为习惯等,去冷静分析和思考其存在问题的原因。当孩子发生问题时,不要急于给孩子做出是非判断和道德批判。我们应该思考的是:“这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种反应导向冷静,导向询问,导向研究,最有利于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我们应以学生的眼光去审视,以学生的思维去度量,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实行心理换位和角色交换。唯有如此,学生便能切身感到老师的关心和尊重、信任和期待,从而自觉配合教育管理。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面对“潜力生”,多问“为什么“,少训诫“怎么办”。 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的世界,用孩子的心情去体会他们的心情,用孩子的思想去思考他们的情况,这样才可能打开学生封闭的心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寻找妥善的解决方法。

、变批评为激励

当面对“潜力生”时,我们往往喜欢盯住学生的“短处”。当“潜力生”出现问题时,处理方式通常是暴风骤雨般的批评。殊不知,如果学生长期得不到表扬和肯定,一方面会疏远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会丧失信心,破罐子破摔。孩子们的成长告诉我要变批评为激励。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外来的对教育主体的期望,可以转化成一股巨大的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主体对目标的追求和实现。因此,对待“潜力生”,我们应该多一些激励。这几年来,对孩子们点点滴滴的表扬给他们形成了巨大的动力,在孩子家长面前一次次的夸赞,得到的是家长对孩子更多的信任。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素质教育也倡导“赏识教育”。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寻找教育的契机,及时疏引。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关键在于我们老师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对于“潜力生”,我们总会觉得孩子的优点少,难发现,然而这些孩子却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因此我们应及时捕捉其闪光点,及时加以表扬。

“潜力生”都有一颗敏感的心,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我们每一句鼓励的话语,每一回赞许的眼神都能给孩子带去温暖,在他们的心田播下希望。渐渐地,我们会发现孩子的缺点正在被优点逐渐代替。

四、变排斥为关爱

老师对待学生,少不了一个 “情”字领先,对待“潜力生”更是如此。由于“潜力生”身上的缺点比较多,经常被老师批评,因而大家都不愿意和他们做朋友。久而久之,孩子便背起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喜欢和老师站在对立面,对同学充满敌意。因此我们更要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变排斥为关爱。

教师对“潜力生”的关注将会改变了孩子的很多坏习惯。在我的亲身体验中,我对孩子们的关爱拉近了我们彼此的距离,我们一起毫无压力的交流是我们友谊的象征,我和孩子们的约定让我看到了希望,苏霍姆林斯基说:“爱是强大无比的教育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转化“潜力生”,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要把关爱学生放在第一位。对“潜力生”,一味说教对他们是没有效果的,只有用真心去感化他们、打动他们,才可能拉近彼此的距离。首先,要让他们感受到爱,从语言到行为都要使学生感到老师是在关注他、关爱他。只有在爱的滋润下,才能把孩子的思想引到正常发展轨道上,并对自己产生信心。其次,要和孩子成为知心朋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师应当成为孩子们的朋友,深入到他们的兴趣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教师。这样,孩子才会向教师敞开他的心灵。”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有走近孩子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关注孩子,便能使孩子感受到老师重视,增加信心;关爱孩子,便能使孩子体会到集体的温暖,改变行为。抓住每一个契机与“潜力生”之间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这样便能建立和谐美好的师生关系。

五、 变孤立为合作

面对“潜力生”,光靠单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集合多方力量,及时有效地对“潜力生”进行心理疏导,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发展,便能使“潜力生”向正常轨道转化。

我和“潜力生”的成长过程中,和孩子家长的沟通对孩子的转变起着关键的作用。家庭被称为“创造人类健康人格的工厂”。家校联系,一方面帮助老师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有利于进一步分析孩子的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同时,家校联系也加强了教师和家长的沟通,拓展了对孩子的管理途径,家长配合,共同帮助“问题”学生“转正”。当然,这些孩子的成长也离不开班级孩子的帮助。低年级的孩子都有一颗善良的心,他们乐于帮助别人。同伴互助,使孩子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满足了孩子对团体归属感的需求,增强了“潜力生”的转化效果。

在对“潜力生”的转化过程,老师一个人战斗是毫无效果的,那只是一场独角戏。老师需要赢到家长的支持,家校配合,孩子需要获得同学的认可,同伴互助。老师推动整个家庭、整个集体来共同关爱“潜力生”,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潜力生”是柔弱的花朵,需要教师发挥教育机智,对他们精心“护理”和“治疗”。教育需要智慧,转化“潜力生”需要灵活的方法,需要在变中求索。对于一名新手班主任来说,遇到“潜力生”,更需要经历一些尝试和摸索。我的学生为什么会这样?问题出在哪儿?我该如何教育呢?转化“潜力生”的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遇到问题,我们应变愤怒为平静,变“怎么办”为“为什么”;面对孩子,我们应变批评为激励,变排斥为关爱;整个教育过程,都应变独战为合作。“变”,从老师变起,由老师的变引起学生的变。量变引起质变点点滴滴的变化引起孩子整个行为习惯和心理状态的变化。一个“潜力生”成长,恰如一朵花的开放,只有我们满怀希望,精心呵护,必能看到绚烂的花朵!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