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绽光彩,专家引领启新篇
——共青团路小学数学组开展同课异构活动
为了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共青团路小学精心策划并开展了数学组的同课异构活动。成浩铭和周园青老师围绕《角的初步认识》展开教学。雨花台区教师发展中心的马克龙老师到校指导,学校校长室、数学组教师和“青年教师研修班”全体学员参与了本次活动。
成浩铭老师的课堂,利用情景图示作为教学切入点,引领学生探索角的本质概念,通过实际操作寻找角的过程,深刻理解角的概念。她不仅细致入微地指导学生掌握正确指角的方法,还深入剖析了角的基本特征。此外,成老师还设计了制作角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周园青老师的课堂,则是从日常生活中的角入手,激发学生观察并总结角的特点,同时提供多样化的材料引导学生动手制作角,以此深化对角的概念的理解。在钟面模型的辅助下,她引导学生探究角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而在剪刀的应用实例中,学生得以洞察角的变与不变。周教师还巧妙地通过线、面、体的结构分析,层层递进,为学生后续在中高年段的图形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节课的尾声,周老师巧妙地回顾了上学期的内容,实现了前后知识的有效链接。
马老师对这两堂数学课进行了深刻且详尽的点评。马老师指出,两位教师均能将实物与数学概念中的角相联系,强调指角的方法,并提供丰富的素材促进学生动手制作角。马老师对两节课的不同处理也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建议。马老师总结强调,教师应秉持学、教、评一致性的教学理念,时刻以学生为中心,预设学生可能的反馈,并高度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教学技能的展示与交流,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碰撞与升华。教师们通过同课异构的实践,深刻体会到了不同教学策略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也认识到了自身在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马老师的专业指导,为教师们指明了成长的方向。我们坚信,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共小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将不断提高!
撰稿:成浩铭
初审:邹静
终审: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