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争一创策马扬鞭 奋勇前行
——共小教科室“三争一创”活动方案
王 健
在学校党支部“三争一创”的学习活动中,在学校“十二五”整体规划的引领下,我校的教科研管理工作要在新时期创造新成绩。我刚刚接手教科研管理,对我来说首先要确定可行目标、理清工作思路,在此基础之上策马扬鞭,努力做好学校的教科研管理和研究工作。
1.“个人课题”研究要常态化
(1)组织申报历期“个人课题”
认真组织教师申报“个人课题”工作。宣传工作有力到位,让老师了解本次申报工作精神的同时,对填写申报表进行全员培训,让积极参与“个人课题”研究的老师要申报、会申报、能申报。教科室对所有申报方案逐一进行指导修改,让每一位“个人课题”主持人申报方案更加规范。
(2)扎实开展“个人课题”研究活动
“个人课题”立项有立项仪式,激励教师开展“个人课题”研究;开展区级、校级“个人课题”研讨交流活动,促进教师不断反思、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在研讨交流中,借鉴他人研究的创新思路和方法,让自身研究得到不断的提高;开展“个人课题”阶段性总结活动,指导教师围绕课题研究方案,落实研究过程,总结一定时期以来的研究成果,让“个人课题”研究思路更加清晰。
2.省、市规划课题研究要成效
(1)分年级编写“生本作业”设计方案与实施要点
教科室首先拟出编写范本,组织教师按照所分配的不同年级教材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课型进行研读教材,选择最具代表性的课例,编写相应的以生为本的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要按照课题研究方案中规定的前置性作业、课堂中作业、后置性作业进行编排,在设计时注重多样性、选择性、层次性,注重课内外相结合,注重拓展和开放(展示交流等)。习作的编排内容尽量与《缤纷节日,快乐作文》校本教材相结合。
(2)全面推行与探究“生本”作业设计与实施
教科室要认真抓实“生本”作业规划课题研究的每一个环节,在全校2——6年级语文学科全面推行与探究“生本”作业设计与实施。从学生的课堂作业作为课题研究实践中改革的第一突破点,探寻“从单一走向多元、从批改走向对话、从评判走向欣赏、从学习走向探究”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新样式,从而有效落实省厅《规范办学意见》提出的“减负增效”的要求。
积极倡导全体教师精心设计有效作业,即:①追求时间效益的作业,防止作业要求过高和防止重复低层次学习目标或训练缺乏针对性。②有品质的作业,符合课程标准要求,体现典型性和范例性;控制作业量,保证共同基础的同时,实行分层选择性作业,让学生选择完成作业;丰富作业类型,努力做到书面作业与口头作业、操作作业、实践作业相结合,学生独立作业与教师指导作业、团队合作作业相结合;短作业与长作业相结合;收敛性作业与开放性作业相结合。另外,一定要认真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及时改正每一次作业。
(3)沙龙研讨活动探寻课题研究的新问题
课题研究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们肯定会发现问题的存在。面对这些问题,该如何面对,如何解决,是课题研究的关键之所在。教科室将举办一次对话精神引领下的小学语文生本作业的沙龙研讨活动,在思维的碰撞中,寻求课题研究的科学方法和途径。
(4)开展“生本作业”效果调研和展示活动
利用问卷调查、个别访问和水平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对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进行效果调研,全面掌握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努力实现“师生平等、互相尊重、互动探究、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最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探究学习能力。
充分利用市级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平台,分别向市、区展示“对话精神引领下的小学语文生本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成效。展示活动有课例展示、有作业成果展示、有教师经验交流、有课题研究感悟,全面展现课题的研究成效。
(5)做好资料汇总,顺利实现结题
在此期间,提前做好省级规划课题的资料整理和汇总。资料做好有封面、有目录、有内容,要求上做到条理清晰、分类明确、内容详实。在结题阶段,认真总结前期开展的各项工作的成效,认真反思课题研究的问题和困惑,如实撰写工作报告和结题报告。
3.社科基地工作思路清
有效开展社科普及教育活动,形成本校社科普及活动特色,不断探索初等教育社科普及活动的新思路,新方法。
(1)成立社科普及领导小组。为了保障社科普及工作顺利开展,学校成立社科普及领导小组,由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分管德育副校长、教科室主任、少先大队辅导员五位同志为领导小组成员;由校长任组长、教科室主任任副组长。
(2)构建社科普及有机载体。学校充分利用图书馆、信息网络中心、校园一线通、多功能活动室、心理咨询室、《童年》校报、橱窗板报等有机载体,借以着力有效普及社科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3)健全社科普及制度计划。将社科普及工作纳入学校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列入学校的年度工作计划,列入学校的重要工作日程。同时制定较为系统的社科普及规章制度,制定“十二五”社科基地社科普及规划。
(4)参加社科普及培训交流。积极参加市社科联举办的社科普及培训活动,积极参加全市教育系统社科基地之间的每次交流活动,借以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工作水平。